高频红外碳硫仪在耕地质量调查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中的应用

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持续增长,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,土地退化越来越严重。 相关研究表明,全 球人均耕地面积已从 20 世纪 60 年代的 4 000 平米下降至目 前的不足 2 500 平米;到 2040 年前后,土地退化率将达到 23.5%,不 适 合 耕 种 的 农 用 地 面 积 增 长 量 将 超 过 1 000 亿 平米 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球人均耕地面积 的 40%。 此外, 我国的耕地还存在着总体质量不高、高质量高标准农田占总 体比例较低、耕地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匀、土地荒漠化、环境污 染等问题,严重影响了耕地资源的有效利用.


为了对全国耕地质量获得系统性、全局性的掌控,进一 步完善与细化耕地质量的基础性资料,满足生态文明建设、 空间规划编制、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目标,2018 年,国务院正式 启动了第三次全国耕地质量调查工作(简称“三调”),调查 的重点在于耕地类型与土壤性质条件,这也是对耕地质量等分别进行判定的最主要依据 。 在耕地质量等判定的各项 参数中,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优劣的重要指标, 是植物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,也是生态环境系统中碳循环的 核心要素。 因此,准确测定耕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,从 而为耕地质量调查提供客观、准确的基础性数据资料具有重要意义。 目前,针对有机质的实验室测定方法包括重铬酸钾容量 法、灼失量法、比色法、浸提法等 。 其中,重铬酸钾容量 法由于其适用含量范围较宽、测定准确度较高、稳定性较好 等因素,成为国家标准以及农业行业标准中规定的耕地土壤 有机质的测定方法,但是重铬酸钾容量法也存在着试验 操作较为烦琐、测试效率低等弊端,特别是针对耕地质量调 查项目,往往需要一次性测定上百份土壤样品有机质,时间 紧、任务重。 高频红外碳硫仪的检测原理是样品中的碳、硫 等组分在能通入氧气和助熔剂的共同作用下,完全燃烧生成 二氧化碳、二氧化硫。 在红外检测系统中,二氧化碳和二氧 化硫气体分子能够对系统发射的特定波长的红外光产生选 择性吸收,从而可以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由吸收光强得到气体 浓度进而计算出样品中碳、硫的含量。 高频红外碳硫仪采用 固体进样,不需要烦琐的样品前处理过程,大大简化了测定 程序,提升了检测效率,而且采用仪器测定读数的方式也有 效地避免了滴定过程中可能的人为误差的出现,成为大批量 的耕地土壤样品有机质检测的有力助手 。  对高频红外碳硫仪测定有机质的方法条件进行优化后,通过 试验验证了其检出限、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很好地满足农用地土壤有机质的测定,该方法与传统的有机质测定重 铬酸钾容量法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。 研究也表明,在最佳的试验测试条件(称样量、助熔剂加入量)下建立的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测定检出限、准确 度和精密度,对不同类型的土壤中有机质均有良好的测定效 果。 笔者运用高频红外碳硫仪建立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 法,并通过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测定标准物质的方法,对试 验条件进行了优化,在优化的试验方法基础上,将其运用于耕地质量调查土壤有机质样品的测定实践中。


 1 材料与方法 

1.1 主要仪器和试剂  高频红外碳硫仪;电热鼓风干燥箱 ;马弗炉;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,;碳硫分析专用坩 埚, 碳硫分析专用纯铁助熔剂,;碳硫分析专用 钨粒助熔剂;盐酸均为优 级纯;农业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。


 1.2 仪器工作条件 设置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的仪器工作 条件如下:总氧压力 0.2 MPa,分析压力 0.08 MPa,吹氧流量 2.0 L/ min,燃烧时间 20 s,分析时间 30 s,清洗时间 25 s。


 1.3 试验方法

 1.3.1 坩埚前处理。 在进行试验前,需要预先将高频碳硫仪 专用坩埚在马弗炉内以 1 100 ℃的高温下温度灼烧 4 h,灼烧 完毕后取出坩埚,自然冷却至 50~60 ℃,放入干燥器内备用。


1.3.2 样品检测。

 1.3.2.1 称样。 坩埚置于与碳硫仪连接的电子天平托盘上, 按去皮键清零,然后称取所需质量,并在分析软件内记录称 样重量。 

1.3.2.2 样品前处理。 在已称取的样品中滴加 4~6 滴 1 ∶3的 盐酸溶液,使样品充分反应以除去碳酸盐的干扰 ,将充分 反应后的样品置于烘箱内,105 ℃ 下恒温干燥 2 h 以除去多 余的盐酸。 待盐酸干燥完全后,置入干燥器内待测。 

1.3.2.3 试验操作。 开启氧气瓶总阀,调节氧气瓶压力在 0.7 MPa,随后启动高频红外碳硫仪的红外电源和高频电源, 高频预热 30 min。 打开碳硫仪分析软件,点击软件中的连接 设备,观察仪器状态,并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,调节仪器参 数,将汽缸升上红外系统设备,完成对仪器控制点总氧、通 氧、分析、出口的自检程序。 选择编辑试验分析所需的通道, 并分析 3~5 次废样品,对仪器进行气路饱和,随后从干燥器 内取出装有待测样品的坩埚,依次加入定量的纯铁助熔剂和 钨粒助熔剂,轻轻转动坩埚从而使助熔剂均匀地覆盖样品, 将加好助熔剂的样品放在仪器升降汽缸的石英座上点击开 始分析。 测量完成后,降下升降台,取出已测坩埚,置于废弃 坩埚收集桶内集中处理。 

1.3.2.4 有机质含量计算。 碳硫仪测定值为样品中有机碳的含量,根据 NY/ T 1121.6—2006 的规定,有机质含量与有机 碳含量的换算关系为:有机质含量(%)= 有机碳含量(%)× 1.724。

2 结果与分析 

2.1 样品称样量的确定 在碳硫仪测定有机质的实践中,样 品称样量的多少对测量基体干扰以及是否充分燃烧等方面 具有显著的影响 。 对于红外碳硫仪通常要求称样量最大 不超过 0.2 g,坩埚内样品加助熔剂的总质量不超过 2.5 g,为 了进一步确定试验所需的最佳称样质量,该研究采用标准物 质 NSA-1、NSA-2 和 NSA-6,按照称样量为 0.02、0.05、0.08、 0.12、0.15 g 分组进行试验测定,纯铁助熔剂和钨粒助熔剂加 入量分别固定为 0.3 和 1.5 g,每个样品均称取 6 份,测定其 平均值,结果如表 1 所示。

高频红外碳硫仪在耕地质量调查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中的应用


从表 1 可以看出,当称样量为 0.02 g 时,3 种标准物质的 测定结果均明显偏高,而且 RSD 均超过 5%,说明称样量过 低,会造成测定误差的增大,随着称样量增加,RSD 先迅速减 小,随后又有所增加,测定值逐渐降低,这主要是由于称样量 的增加导致样品燃烧不充分所致。 当样品称样量在0.05 g 时,测定值和认定值结果最为接近,且 RSD 在1.59% ~2.16%, 说明该称样量下的测定结果稳定性优异,因此,样品称样量 确定为 0.05 g。 


2.2 助熔剂加入量的确定 在样品测定的过程中,加入纯铁 助熔剂能够增加氧气接触面积,使氧化更加充分完全,并且 增加电磁感应涡电流密度,从而使能量密度显著提升,释放 更多的热量提升燃烧温度;加入钨粒助熔剂可以有助于热量 的均匀分布,使氧化燃烧过程的平稳性以及完全性得到提 升,并且能够抑制样品燃烧过程中的飞溅现象,因此,在样品 测定过程中控制 2 种助熔剂的加入量和加入比例对样品测 定结果也具有明显的影响。 为了确定最佳助熔剂加入量,该研究按照如下的方法进行试验:先是固定钨粒助熔剂的加入 量为 1.5 g,分别按照纯铁助熔剂加入量为 0.2、0.3、0.4、0.5、 0.6 g,每个样品称取 6 份,结果如表 2 所示。


高频红外碳硫仪在耕地质量调查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中的应用


从表 2 可以看出,当纯铁助熔剂的加入量为 0.2 g 时,测 定值低于认定值且 RSD 较高,这是因为纯铁助熔剂加入量 较低可能会导致燃烧不完全充分所致。 当纯铁助熔剂的加 入量在 0.3 g 以上时,可以发现 3 种标准物质测定值均位于 其认定值的允许偏差范围内;当纯铁助熔剂加入量为0.4 g 时,其测定结果回收率在 100.59% ~101.54%,RSD 在1.32% ~ 1.78%,均达到最佳效果。 因此,将纯铁助熔剂的加入量确定 为 0.4 g。 在确定了纯铁助熔剂加入量为 0.4 g 的基础上,钨粒助 熔剂加入量设为 0.5、1.0、1.5、2.0 g,每个样品称取 6 份,结果 如表 3 所示。 从表 3 可以看出,随着钨粒助熔剂的增加,测 定结果值 RSD 呈减少趋势,加入钨粒助熔剂的量在 1.5 和 2.0 g 时,3 种标准物质的测定结果 RSD 值均不超过 2%,说 明增加钨粒助熔剂的加入量有助于提高测量结果的稳定性。 比较钨粒加入量为 1.5 和 2.0 g 的结果发现,钨粒助熔剂的加 入量为 1.5 g 时,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认定值更加接近,因 此,可以确定钨粒助熔剂的加入量为 1.5 g。 2.3 方法检出限与测定下限、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 方法检 出限的确定采用样品空白试验法进行,加入 0.05 g 的石英砂 作为空白,按照“1.3”所述的试验前处理的方法进行样品前 处理后,加入 0.4 g 纯铁助熔剂和 1.5 g 钨粒助熔剂,在“1.2” 仪器工作条件下上机检测,平行测定 12 次,以 3 倍标准偏差 (SD)为检出限、10 倍标准偏差为测定下限进行检测,得到空 白试验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 0. 025%,标准偏差( SD) 为 0.009 3%,计算得到高频红外碳硫仪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检出 限为 0.028%,测定下限为 0.093%。


高频红外碳硫仪在耕地质量调查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中的应用


2.3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方案:

分别称取 0.05 g 的 NSA-1、NSA-2 和 NSA-6,平行测定 12 次,得到其有机质含 量的测定结果,并通过测定结果平均值与标准物质有机质含 量的认定值的比较,得到回收率和 RSD,作为衡量方法准确 度和精密度的依据。 根据标准物质平行测定结果(表 4),显 示其测定回收率在 100. 51% ~ 101. 78%,RSD 在 1. 48% ~ 1.96%,该方法的检出限、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试验检测的 要求。


高频红外碳硫仪在耕地质量调查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中的应用

2.4 红外碳硫仪法在耕地质量调查土壤有机质测定中的应 用 对该方法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试验条件后,将该方法运 用于东至地区耕地质量调查的土壤样品有机质的检测任务 中。 在此次检测任务中,共测定耕地土壤有机质样品 160 件,有机质含量在 0.80% ~3.27%,平均值为 2.21%。 其中,有 机质含量小于 1%的有 4 件,含量在 1% ~ <2%的有 48 件,含 量在 2% ~ <3%的有 98 件,含量≥3%有 10 件。 为了进一步 检验该方法在测定实际样品的效果,该研究对上述 160 件样 品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进行方法比对,随后将样品送往安徽 省地质实验研究所进行平行实验室间比对,方法比对和平行 实验室间比对结果如图 1~2 所示。 从图 1~2 可以看出,耕地土壤有机质的方法与重铬酸钾 容量法比对测定结果的线性相关系数达 0.990,与实验室间 平行比对结果的线性相关系数达 0.988,均达到了极显著相关 水平(P<0.01);方法比对测定结果中,与高频红外碳硫仪测定


高频红外碳硫仪在耕地质量调查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中的应用


高频红外碳硫仪在耕地质量调查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中的应用


结果 RSD<10%的有 156 件,合格率为 97.5%;实验室间平行比 对结果与高频红外碳硫仪测定结果 RSD<10%有 155 件,合格 率为 96.9%,均满足平行试验的要求(合格率≥95%)。 


3 结论

 该研究建立了高频红外碳硫仪对耕地土壤有机质的测 定方法,试样先用稀盐酸除去无机碳,并在助熔剂的作用下 样品中的有机质组分完全燃烧,从而在检测系统中实现定量 测定。 通过对试验测定条件的优化,确定了该方法的称样量为 0.05 g,高纯铁和高纯钨粒的加入量分别为 0.4 和 1.5 g,在最佳 的试验条件下,确定了该方法对土壤有机质测定的检出限为 0.028%,测定下限为 0.093%,标准物质平行测定结果显示其 测定回收率在100.51% ~ 101.78%,RSD在1.48% ~ 1.96%,可见该方法的检出限、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试验检测的要 求。 将该方法运用于东至地区的耕地质量调查土壤有机质 样品的测定中,并通过方法比对和实验室间平行测量比对, 结果发现该方法测定结果与重铬酸钾容量法、实验室间测定 的结果均呈极显著相关水平,说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运用于 耕地质量调查土壤有机质测定实践。


以上信息来自《安徽农业科学》